對台灣人來說,粽子除了是端午節的應景食品,也是平日很受歡迎的傳統小吃,南部粽、北部粽、湖南粽、客家粽、水煮的、米先炒過的,甜的、鹹的……種類繁多,應有盡有,尤其每年端午節前夕,不管是百年老店還是五星級飯店,莫不用盡心思從造型到口味,不但要吸睛,也要征服大家的胃,但是,在求美味和顧健康之間,該如何兩全其美?

 

糯米減量 • 細嚼慢嚥

包粽子的糯米屬於支鏈澱粉,黏性高、不容易消化,食用時一定要細嚼慢嚥。腸胃道較弱的人,最好選擇以五穀雜糧或山藥、紅豆、黃豆等取代部分糯米的健康粽,除了可增加纖維攝取外,也可減少腸胃不適等問題。

 

少沾醬 • 多健康

粽子本身就有調味,減少甜辣醬或醬油膏的使用,可以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。

 

中午吃,好消化

腸胃消化不佳的人、老人和小朋友,最好避免晚上、尤其是睡前吃粽子,以免還沒消化完就上床睡覺,造成腸胃不適。

 

配菜吃,較均衡

吃粽子時最好搭配蔬菜、水果等高纖食品,可以燙些青菜或做成湯、沙拉,這樣也可避免單獨吃粽子,一不小心就多吃了幾個的情形。

 

隨著氣溫日益升高,在悶熱的環境中食物如果未妥當保存,容易滋長微生物導致食物中毒。不立即食用的粽子應該妥善冷藏或冷凍,要吃之前再加熱,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滋生。如果粽子發現已有粘絲狀,表示微生物已經滋長,千萬不要再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