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知道嗎?腸子也會中風!急性腹痛、噁心嘔吐、血便,有可能是腸中風的跡象,千萬不要忽略這些症狀,應儘速到醫院檢查。
每年台灣新增的腦中風病例高達約13,000人,根據統計,腦中風大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,因此一般人都會特別注意家中長輩的健康,避免腦部中風的發生,卻少有民眾知道,腸子也會中風。
腸中風和腦中風很像,即指患者腸子血管栓塞、血流受阻,血液中含氧量供應不足,腸子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和氧氣,血管管壁變窄或血管彈性變差,因為腸道內每公克的細菌比全球六十億人口還多,一旦腸子病變,很快就會引起敗血症與多種器官衰竭。
因此腸中風的病例雖然不常見,平均一年腸中風的病例大約有10幾例,但是手術後存活率只有20%左右。
腸中風危險群:
1.有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相關疾病患者:需留意血壓與血糖的變化,腸動脈跟一般血管一樣,也會有血流阻塞問題。
2.銀髮族: 年紀的增長會使血管彈性變弱,易產生血栓或血塊,若堵塞在腦部,將造成腦部組織受損影響活動能力,而堵塞在腸道,同樣十分危險,根據醫學臨床統計,腸血栓引起腸壞死者,死亡率可高達七成。
腸中風的發生一年四季皆有可能,不過因為冬天天氣變冷,血管收縮加上經常食用高脂飲食保暖,因此特別容易發生中風。 暴飲暴食、大魚大肉、吃得太油膩會造成腸道的負擔,導致動脈粥狀硬化,硬化的動脈會變窄,增加腸中風機會。 預防腸中風除了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,每日適量攝取水分1800c.c.~2000c.c.,讓體內足以維持動脈血液的流動。
如何做好身體保健?
1. 多吃蔬果:五顏六色彩虹般的蔬果中含有特殊的植物化學物質,例如: 槲皮素、多酚類、花青素等,都是優 良天然的抗氧化劑,並且能夠保護細胞避免氧化傷害,可降低血脂的氧化與血管損傷,有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危險。
2. 少吃動物性脂肪:包括豬油、牛油以及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,例如蛋黃、動物內臟、肥肉等,吃入過多膽固醇會使血液黏稠度增高、血管收縮功能異常及血壓升高,使血管供血不足而誘發中風。
3. 不熬夜:若無法擁有規律良好的睡眠,長期下來會使心血管提早老化,夜間睡眠休息時,血壓可略為降低,身體讓忙碌一整天的心臟和血管獲得休息。
4. 注意血壓與血糖的控制:全台大約有430萬名高血壓患者,統計數據上發現有91%初次中風患者都與高血壓相關,若積極控制血壓就能夠降低40%的中風機率;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心血管相關疾病,平日藉由飲食與運動穩定血糖,可預防其他循環系統的疾病的發生。
5. 戒菸少酒:煙酒皆會刺激使血壓上升,長期下來影響血液運送氧氣量,增加中風的機率。
6. 情緒放鬆:保持情緒平穩,充分睡眠及休息,對健康有益。
7. 適量運動:可使新陳代謝的良性循環加強,調節血壓穩定。